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建设
一个台湾同胞的师生情怀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4】 【来源:   字体【    小

王凯声教授(女)是台湾台中市人,于2006年受聘来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任教授兼系副主任,她平时工作负责,教学经验丰富,爱生如子,有系妈妈之称。

按原定教学计划,本系师生共86名,有两周的户外摄影和绘画写生课,时间是511日,地点是汶川,在此之前,己向学院呈有书面报告,并与汶川桃坪羌寨孟屯河谷联系好吃、住和交通同时也通知了学生。

但在临行前,王教授考虑再三将写生地点改为雅安上里镇。511,全体师生到达上里,第二天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消息传来,全体同学的后怕心理极为严重,情绪也相当不稳定,紧张恐慌不安,加上余震不断,部份同学因通迅受阻,无法与家人联系,想跑回家去,也有的同学得知家乡在灾区范围,心情一度失控,还有的得知亲人失踪悲痛欲绝,在此情况下,安定同学们的情绪,让他们安全呆在上里是当务之急,否则同学们私自离开,给重灾区增加负担,个人安危也得不到保证,必定出现混乱,为了安抚同学们,王教授立即召集教师们开会,安排老师们作好安全和安抚学生们的情绪工作,并积极与雅安,上里镇有关人士联系,密切注意余震情况并不断与学院领导保持联系,得到学院“坚持分散疏散,安全第一教学第二”的指示后,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放心,很多家长得知自己的子女平安,集中精力抗震救灾

王凯声提出,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让家长放心, 不增加灾区的负担就是支援灾区。

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她多次带领学生多次疏散到安全地区多次为同学们通宵值班,并亲自检查住房的结构规划出较为安全地地带,组织教师每天查房清点人数,询问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对有病的同学及时安排冶疗和照顾。

在台湾经历过999.21大地震的她,以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讲解抗地震的安全救灾知识,她心系汶川大灾区,时时刻刻为确保80多个师生的安危而操心,她不顾出院不久衰弱的身体和已是63岁的老人,每天睡眠不到三小时,每天坚持为学生们上课,让同学们在上课时情绪慢慢得到了转移和缓解。

在这十天里,当她得知成都的住房屋顶望板已震垮,唯一的小孙女急诊在川医两次,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写生基地,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直到20日,由学院将全体同学接回学院为止。

一个台湾同胞,她在这次大地震中虽然没有上第一线去抢险救灾,却用自己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和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在疏散十天后让86名师生平平安安地返回学校。她的平凡行为,给了我们无限的感动。

1994年开始王凯声教授就一直力致于两岸文化交流,至今她还在为今年78日,由民革省委,中山画会组织的两岸书画家迎奥运书画展在台湾组织大批精英参加而努力,她在这次大地震面前,感动万分,并坚信中国人会站起来重建家园,因为有强大的祖国,她说她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四川人,现在两岸的新局面已经开始,两岸同胞必定会在胡锦涛主席“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16字箴言的指引,开创两岸的新局面。

Copyright 2014 www.scq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蜀ICP备14019493号 版权所有: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技术支持:四川省侨联宣传网络中心